父母必讀 ❗

一、孩子學習手語後就不想開口說話了嗎? 

台中澄清醫院兒童發展中心語言治療師 羅淑珍

  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孩子學了手語,就不想開口說話。近年來,無論是國內或國外,有愈來愈多的相關研究支持:「在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雙語並不會影響聽障兒童的口語發展,還會使其認知及語言的發展更好」、「及早學習手語不僅不會妨礙聾童的口語發展,更可以促進口語的學習 」(Cummins,2005; Luetke-Stahlman,1998,1999; Stuckless&Birch,1997)。使用親子手語的家長也表示,孩子一開始是使用手語發展語言,但當他的語言理解、表達和聆聽技巧出現後,反而喜歡用聲音和聽力溝通,而逐漸褪除手語。倘若聽損孩子已配戴適合其增益的聽覺輔具,亦經過了積極的口語訓練,然溝通能力依然有限,建議除了口語外,可嘗試加入手語,讓孩子以其視覺優勢提升不佳的聽覺訊息接收,盡早學會溝通。

為家長們開設的手語課程

二、學習手語會不會影響口語發展?

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黃玉枝

  許多研究證實,透過給寶寶一種早期的溝通方式(例如:手語),可以激發其學習更多溝通技巧(包括說話)的動機。嬰兒手語為寶寶提供了一種與周遭人士互動的有效方法,因此他可以從社交經驗中收穫更多。再者,與寶寶用手語互動,也意味著家長也將花費更多的時間與其交談,與寶寶交談即是幫助其學習說話最好的方法。

小依因手語開啟學習大門

三、植入電子耳後如果聽能學習成效不佳,還有其他方法嗎?

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力師 林淑芬

  基金會服務的部分孩子,他們的聽損問題由於耳朵構造異常、整體發展遲緩,以及發現聽損時的年紀已較大(因為較晚介入,導致較晚植入電子耳),所以對照同年齡孩童的聽覺表現,他們的語言發展仍明顯落後。

  為積極提升這些孩子的溝通效能,經與父母討論後,安排轉介至其他機構並接受手語訓練,之後發現孩子在各方面的學習都有顯著的進步,讓親子間尋回了久違的成就感,其中甚至有部分孩子的口語能力也有不錯進展。對部分家長而言,也許同時接受手語訓練一開始是難以接受的,因為與他們原本的期待有落差。但是,與其堅守效果有限的學習聽能,何不嘗試佐以其他的溝通方法,為孩子多加開一扇通往世界的窗。相信孩子一旦降低溝通的困難度後,在享受快樂溝通之餘,更能提升自信、肯定自我價值!

四、孩子適合念啟聰幼兒園還是一般幼兒園呢?

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黃玉枝

  聽損幼兒要進到幼兒園就讀前,可以透過早療老師或者社工,經家長同意後,提報到縣(市)政府教育局(處)的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簡稱鑑輔會)申請鑑定安置。家長要準備一年內醫療院所之聽力圖、有效時限內的聯合評估中心之綜合評估報告書、心理衡鑑報告等相關資料。心評人員會進行幼兒的需求評估及蒐集相關資料,例如:聽力狀況、配戴輔具後的訓練情形、家庭主要溝通方式、幼兒的語言和認知發展、生活自理能力、情緒及人際互動發展等。鑑輔會的委員將整體考量學生的能力和需求、學校所提供的支持服務、就近安置原則等根據所蒐集的資料進行綜合研判,家長也可以提供對安置的想法給鑑輔委員參考,鑑輔會對幼兒的安置建議,也須經家長同意後才能安置。以目前的融合教育趨勢,通常會先鼓勵家長選擇和一般學生互動較多的環境。家長在幼兒安置前,可先至可能就讀的學校參訪,並和特教老師討論,以了解各安置環境的準備度和所提供的支持服務是否合適自己的孩子。

五、孩子適合念啟聰國小還是一般國小普通班+資源班呢?

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黃玉枝

  聽損幼兒要進到國小就讀前,幼兒園會提報到縣(市)政府教育局(處)的鑑輔會申請轉銜鑑定安置。以目前的融合教育趨勢,通常會先鼓勵家長選擇和一般學生互動較多的環境。如果孩子在普通學校的整體學習和學校適應有困難,就會考量安置在啟聰學校,但孩子是否以手語為主要的溝通模式,並不是決定安置在哪裡的唯一條件。孩子若會使用手語,其各方面發展適合在普通學校就讀,在鑑定會議時可以提出申請手語翻譯員和聽打服務的需求。建議家長在幼兒轉銜安置會議前,可先到可能就讀的學校參訪,並和特教老師討論,以了解安置環境的準備度和其所提供的支持服務是否合適自己的孩子。

六、學習手語的孩子進入小學後要如何銜接課堂學習?

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黃玉枝

  如果孩子的主要溝通模式是手語,安置在小學普通班就讀,在鑑輔會議時需要提出申請課堂上的手語翻譯服務。另外,108 課綱的本土語言,可安排該班學生選修手語,或者利用其他課程安排全班學習手語,可以提供班級友善的環境。再者,您的孩子也需做好預習功課,這樣課堂上的內容比較可以理解。

七、學習手語的孩子如何和其他孩子溝通?

親子手語及口語早療教師 林慧芳

  「又不是每個人都會手語,以後上學要怎麼跟其他孩子溝通呢?」這是許多家長對於讓聽損孩童學習手語,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手語使用者在視覺線索的學習會更加敏銳,因此增進孩子運用視覺化的表達能力,將有助於和其他孩子的互動和溝通。家長們可以陪伴孩子這樣做:

(1) 在日常生活中示範與他人溝通的方法和內容:大人們的舉止對孩子而言,是最主要的模仿對象,因此在適當的情境提供良好示範,或是從繪本故事書中的情節和孩子討論,可以讓孩子在無形中學習如何與他人互動,甚至可以用扮演的方式進行練習。

(2) 充分運用視覺線索(實物和圖片)、表情與肢體動作結合的方式來表達:如果遇到對方不懂手語,可以利用表情與肢體動作表現,找出周遭環境可以輔助說明的物品或是圖畫;也可以在家中玩「比手畫腳」猜猜看的遊戲,和孩子一起練習不說話的溝通表達方式,發揮創意和想像力,把想法讓對方知道。孩子在上小學之後,就可以加入文字使用來協助溝通。

(3) 教孩子身邊的同伴學習手語,為自己創造無障礙環境:如果孩子已經上幼兒園或小學,家長可徵求老師和園(校)方同意,進入班級教導其他孩子常用的手語,更歡迎班級老師和園(校)方的行政人員一起學習手語,為孩子創造一個友善的環境。甚至,孩子也可以教導身邊其他人手語,藉由各種交流的機會,讓更多人學習手語,也為自己建立無障礙環境而努力。

親子手語同學互相支持

手足因手語更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