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可以學 ❓
一、嬰幼兒是否都可以學習手語?
親子手語及口語早療教師 林慧芳
手部和雙眼是早期認知、心智和語言的中心,不管是聽力正常或聽力損失兒童,都會用他們的手和眼睛來探索周圍環境,並發展出手勢動作來溝通。當孩子尚未發展出口說能力,又想要讓對方知道心裡所想的事情時,動作和手勢於是就成了很自然的表達方式。
聽常嬰兒也會自然發展出手勢動作,並和口語一起出現,等到口語成為愈來愈方便的工具時,手勢動作才會愈來愈少;若嬰兒因為聽力損失或其他原因,其口語未能順利發展時,手勢動作就可以繼續發展成視覺語言—手語,以進一步與他人有更細部的溝通。
因此,不管是聽力正常或聽力損失嬰幼兒都是可以學習手語的,都可以透過手勢或手語和照顧者溝通,向照顧者表達自己的需求,減少情緒問題,以及降低照顧者不知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挫折感,且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二、哪些早療孩子可以嘗試以手口語介入?
台中澄清醫院兒童發展中心語言治療師 羅淑珍
以下就個人及從事手口語早療教師們的臨床經驗,將曾以手口語介入的早療孩子,以「有無聽力問題」及「有無口語」等條件,加以分類成四種類型。若孩子目前的學習有下列徵狀或類型,建議除了現有的策略外,可嘗試加入手口語介入輔導,以提升學習效果。
註:
1. 以手口語介入的成效,部分孩子可能剛開始無法立即顯現,甚至有的在半年後才開始出現口語之情形。然而,當孩子開始可以隨心的「主動溝通」,就是過程中最令人感動的改變。
2. 手語也是語言的一種,一樣要有適當的環境及不斷的刺激才會進步,期盼家長也能夠共同學習,讓大手牽起小手,幫助孩子在溝通上能夠更加流暢,同時也能讓孩子的人際關係增添更多的情感交流。
三、其他障礙孩童是否也適合學習手語?
台中澄清醫院兒童發展中心語言治療師 羅淑珍
「幾乎沒有例外,我建議還沒有口語的孩子使用手語,這可以用來補充他們目前使用的輔助溝通系統,或者在他們還沒有使用任何系統時,我也建議他們採用手語,以做為一套具有功能性的學習和使用系統」(MaryLynch Barbera, 2012)。「對智能障礙(含唐氏症)、自閉症、失語症、語言障礙/溝通障礙學生等有特殊需求的孩童打手語,能促進溝通」(Capirci, Cattani, Rossini, & Volterra, 1998)。由此可見,國外早療專業人員將手語運用在不同障礙類別孩童的溝通療育早以行之有年,並且已得到良好的實證成效。即使手語存在有未受過訓練的人看不懂之缺點,但相較於手語有「視覺圖像、易記」、「動作簡單、易學」、「隨身攜帶、方便」等諸多優點,對幫助學前或學齡孩童的溝通仍是利多於弊之有效工具。無論孩子目前是否以輔助溝通系統中的PECS 圖片交換溝通系統、AAC 語音系統、溝通板、點讀筆等為主要溝通方式,仍然可在某些時候適時加入手語,例如:做動態活動或聽不懂抽象詞彙時,適時的手語介入有助於孩子的溝通和理解。
註:
Mary Lynch Barbera 是通過國際認證的行為分析師,自2003 年起擔任美國賓州語言行為專案的首席分析師,訓練了數百位專業人員,並實際從事許多泛自閉症、唐氏症及其他發展障礙孩童的療育工作。其著作書籍:The Verbal Behavior Approach 已有中文版翻譯《語言行為途徑:自閉兒和相關障礙兒童的教學方法》,學富文化出版。
四、早療專業人員如何將手語運用在教學中?
台中澄清醫院兒童發展中心語言治療師 羅淑珍
簡單來說,就是「只要說話時同步加上手語即可」。許多早療人員從未考慮將「手語」放入教學策略的選項之一,其主要原因通常是認為手語並不普遍,應該要學口語;或認為手語很難,也不是自己的領域,應該交由專業的手語老師或特教老師來教。事實上,自然手語生活化、圖像化,易懂好學,一點都不難。早療人員只需要具備200 個左右的日常手語詞彙(例如:手語教材中的詞彙),即可誘發孩子的溝通及學習動機。對於非聾童而言,學習手語並不是要取代現有的口語,而是要把手語當做學習口語、認知、識字的「媒介」,將複雜、抽象的語言透過視覺圖像變得簡單易理解、易記。
在療育過程中,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朝向設定的目標逐漸進步,有些學生即使嘗試各種策略也認真努力學習,卻還是一直無法達成目標或學習停滯不前,例如:記不住抽象詞彙「顏色」、易混淆「上面/下面」等相似難分辨與記憶的詞彙,或是行為無法安坐學習、易分心、過動、暴衝、排斥看平面圖卡、甚至趴在桌上拒學等。個人的臨床經驗都曾遇過上述類似個案,在束手無策之際,即嘗試以手語介入,沒想到皆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綜而言之,並非手語有神通,而是一般人吸收知識時,超過80% 是依賴視覺為主,生活化、圖像化的自然手語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力,除了易學、易記、減少挫折之外,手動有趣也提升了學習的興趣和動機。
親子劇場演出繪本故事
臺灣親子手語入口網可讓早療老師輕鬆應用在教學
五、手語師資怎麼認證?
社團法人台灣手語翻譯協會理事長 魏如君
台灣目前關於手語的認證僅有手語翻譯技術士技能檢定,及格者具備一定的手語翻譯從業能力。寶寶手語之主要定位在生活中的簡單溝通,家人或治療師只要能使用簡單的手語詞彙,並不需在意教師證書資格。
然而,當親子手語進入句型對話階段,如果有母語為手語的聾人做為語言模仿對象,其成效自是最好。持有手語翻譯技術士證書的聽人翻譯員兼會手語和口語,是許多家長信任的教學對象。許多熟悉手語的早療幼教老師,能以專業結合基礎手語在教學中運用,也是很棒的老師。
親子手語教學是市場機制,老師的教學設計、情緒控管、愛心耐心、手語能力等都需綜合考量,有證照是加分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